阅读历史 |

分卷阅读232(2 / 2)

加入书签

三中的孩子大多数在城里长大,也有极少数出身农村。古代生产不发达时,秀才都专心读书,不用种地。三中的农村孩子,正经干过农活的就更少了。

在三中,农村孩子的话语权极少,很难得到老师的“特殊照料”,时常成为霸凌团体欺负的对象。

高三曾经有位学生叫刘重,每年春秋两季农忙时,都要请半个月的假,帮助家人播种、收获。

尽管每学期都要请假,但刘重的学习从来没落下,每次考试都能进入年级前50名。被迫分心都能考那么好,各班老师都爱拿刘重做例子,激励自己班的同学。

然而,刘重的优秀,却让他招致了不必要的关注。全年级老师口中的优秀学生,又是毫无后台的穷人家孩子,可不正是霸凌者心中的最佳欺凌对象?

“刘重,你那么黑,是不是家里挖不到井水了呀?”有外貌羞辱的。

每次农忙请假归来,黑一圈,瘦一圈,也会成为霸凌者嘲笑他的缘由。

“除了看书就是做题,从来没见刘重有什么爱好。对了,他的爱好不会是放牛吧?”有讥讽生活习惯的。

最扎心的,还是在刘重面前强调,他再努力,都无法改变先天的差距:“刘重,大学毕业了记得打电话给我,我帮你在珍馐贵庭安排工作!”

从小,刘重的父母就教导他好好学习,争取以后找一份体面的工作,不要像父母辈一样辛苦。然而,史明升、包宇昆和他们的小弟小妹们,却总在刘重面前现眼,在刘重脑海中间接灌输“我再努力也赶不上他们”的思想。

本就沉默寡言,不爱与人沟通,在霸凌者的反复刺激下,刘重开始了自我怀疑。

一边是愈发沉重的学业压力,一边又是百思不得其解的“努力到底有什么用”,刘重感到十分无助,最终心理出了问题。

在医生的建议下,刘重被迫换了个环境——放弃来之不易的三中教育资源,回到家乡中学继续学习。

而对他进行言语霸凌的那群人,却依然逍遥自在。

高三年级还有另外两位同学,同为农村出身、家里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孩子。

面对霸凌小团伙的嘲笑,他们敢怒而不敢言,或许只是因为成绩没有刘重那么出众,没有受到老师的日日夸奖,这才没有吸引来霸凌者的主意。

刚才,有人带头起哄孙志亮,让他滚下台,他们也成了跟风起哄的人之二。

原因无它:孙志亮是“太子爷”嘛,铁定何不食肉糜!这种四体不勤、五谷不分的小资阶级,只知道叶公好龙,哪会知道种地真的多辛苦?

都以为“晨兴理荒秽,戴月荷锄归”是一种悠闲自在的浪漫,却不知道,“草盛豆苗稀”,放在古时候是真的能饿死人的!

就算放在现代,也能生生逼得一整个大家庭被迫省吃俭用,抠抠搜搜地过一整年。

大雪天,半夜三更,全村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