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5章 迢迢长路5(1 / 2)

加入书签

天色已暗,洛萤手中的煤油灯散发着荧荧之光。

手中串着铜锁钥匙,她再度回到了卧房之内。

这一趟走下来,当铺的大概她已粗略了解,不熟悉的事务,也可在今后慢慢来,毕竟她要在这里待上至少三年的时间。

重新居于卧房之内,准确的来说,这是刚刚逝去不久原身父亲洛永诚的房间。

换做寻常人在这里,恐怕只觉得阴风凄凄然,不敢久留,生怕沾染了什么不干净的物事。

但洛萤在这房间之内待的却是安稳得很,左瞧瞧,右看看,丝毫不觉得有什么不对。

负责当铺内饭食的伙头王妈敲门送来了晚饭,为洛萤送来全新的铺盖卷。

看着这位大姑娘似乎打定主意要在老东家房中过夜,欲言又止,终究是什么都没说。

许是因为老东家去世的缘故,这家常饭更加的素了,水煮青菜豆芽,配上凉拌的豆腐,玉米碴子粥外加一个金黄的蛋饼。少油少盐,无甚滋味。

洛萤不紧不慢地吃着饭,眼神扫视着这室内。

宁爷爷带她转库房的时候,半点都不曾提过“秘字号房”,也就是说,对于这个存在,除了原身父亲以外的人大概率都是不知道的。

洛萤回想着那簿子上的描述,这秘字号房想来就在这卧室之内,只是究竟在何处?

这卧房与书房联通,室内空旷,以一屏风为遮挡,将卧房大床,角柜,茶桌与另一边的书房分隔开来。

将吃过的碗盘连同食盒一同放在卧房门外,洛萤锁住房门,开始搜寻。

洛萤对于密室的认知,大抵来自于曾经看过的武侠小说与影视剧。

记忆之中,关于这类密室的记载要么是通往别处的地道,亦或者是直接通往地下暗室。

此刻,她只希望自己看过的这些内容多少发挥些作用,既然是人编出来的,总该是有来由渊源的。

洛萤先是在床边寻觅,可这雕花木床严丝合缝,她找不到半点能够如同电视剧一般掀起来床板就能进入的密道。

在床边折腾了好些时候,她无奈地起身,一无所获。

踱步到书房,这里的面积更大一些,博古架,斗柜,巨大的案桌与新式书柜,既有笔墨纸砚,也有着新式的钢笔墨水,看得出来洛永诚对西洋物件并不排斥。

书房墙上有着几尺条幅,另有画轴,洛萤摸索了半晌儿画轴,有些遗憾,依旧没有触发什么机关。

她几乎是把自己能够想到的地方都检查了一边,身上也沾染了些灰尘。

洛萤看着自己身上沾染的青黑色,她这简直是以一己之力打扫了这房间之内的陈年老灰。

被灰尘呛得轻咳几声,她换了身衣服去外间洗漱,重新坐到书桌之前。

揉了揉太阳穴,洛萤重新开始回忆。

她食指轻敲桌面,自己一定遗漏了什么。

洛永诚既然叫女儿前来接手当铺,之前对他自己的丧葬都做好了准备,那关于这些不可能一字不留。

除非有些事过于危险,不能够落在纸面之上。

又或者,父女之间是用一种隐晦的沟通方式,天不知地不知。

先前打开这卧房与饰品房内保险箱的密码都是原身记忆中所留,洛萤双眼微闭,回溯记忆。

原身父亲洛永诚七八年没有回到过奉天城,但通信与汇款始终是不曾断过的。

至少在原身的记忆里,对于父亲的认知始终是“为了一家老小生计在京城辛苦赚钱养家”。

送到老家的信件多是写给全家人的,问候亲眷,但时常会单独写一封给女儿,有时候会夹带些京城的照片,捎带回来京城里的时兴物件。

洛萤将原身携带的手提箱放到长桌之上,这里边除却几套换洗衣物,就是一些零碎的物件。

原本在火车上,她也只是粗略看了一眼,没有仔细检查。

钢笔,单片眼镜盒,雪花膏,小盒的胭脂,装满了首饰的妆匣,还有以牛皮纸层层包裹好的书信。

煤油灯下,洛萤就着幽幽烛火,目光定在一张黑白照片之上。

照片上没有人,拍摄的景象正是此处她居于的书房之内。

正对着书柜,依稀看得到巨大书柜内满满当当的藏书,而在这张黑白照片的背面,乃是原身父亲所写的赠言:“书中自有颜如玉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”

这张照片看起来平平无奇,好似只是用来激励女儿努力读书一般。

可单拿出来还好,只是如果和其他寄回老家的照片相比,就显得有些出奇。

其余的照片有京城的名胜风景,有火车路过,有市井杂耍,有汽车电车,看起来是给女儿增长京城见识的。

而关于当铺之内的照片,只有这一张。

洛萤一手提着煤油灯,一手拿着照片来到书柜之前。

浩繁的书柜之上,既有着四书五经,中式典籍,通俗演义,也有着如《茶花女遗事》《侠隐记》《歇洛克奇案开场》之类的西洋小说。

但这些只占少半部分,更多的是一些奇人异事,志怪笔记,如《云笈七签》《搜神记》,还有很多洛萤第一次听闻的书名。

书柜之内并不只有书,洛萤的目光来回扫视,最终定在了两个物件之上。

一金,一玉。

金为一块内凹的试金石,玉为一块冰种通透的印钮。

那印钮不大不小,上段乃是狮形神兽模样,头上有两角,身有双翼,半伏半卧之状。

洛萤不做犹豫,直接将这神兽按钮放置于试金石的凹槽处,严丝合缝。

微不可查地一丝“咔哒”声,她眼前的书架陡然向后拉开,黑洞洞的幽暗密室出现在她的眼前。

明明此刻卧房大门紧锁,可洛萤只觉周遭寒气逼人。

好不容易打开了密室,岂有不去之理?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