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147(2 / 2)
只有沈青越和赵先生两家外来要落籍的。
也只有姜竹家资产有了变化。
其他的和去年几乎是一模一样, 把各家要交的粮食、布匹算算,再按市价折算成钱就行。
每年怎么折算并不是固定的, 若官府想要捞钱,只在这一项上就能弄出许多猫腻。
不过好在他们县令比上一任清廉,没在这上面做什么功夫,折算的就是市价。
里正和全村人都松了口气。
甚至因为今年是个小丰年,县里粮价比去年低,他们今年还能少交一点儿钱。
里正陪官差合算时候, 叫人上山喊姜竹和沈青越,还去竹林喊了赵先生过来。
也不知姜树是怎么和这俩“新同事”说的,两人似乎是挺了解他们的情况,问了句“姜竹是吧?”就开始给他们办手续了。
先测量姜竹家开荒出来的梯田, 到目前为止完成的一共有十七亩,那些收拾到一半, 还没清理出来, 没平整好犁过一遍的, 都没算数。
沈青越怀疑姜树做手脚走后门了, 按大虞律例, 开荒头三年不收田税, 晚一年统计, 就能少交一年的税。
他们这儿有好几亩明显都快弄好了, 就差捡捡碎石就能犁了, 也没算。
因为各村识字的少, 一般修改籍册都是跟里正说, 户主只需要在确认时候按个手印就行,表示知道了。
姜竹懵懵地听,懵懵地按手印, 还在给他新办的田契上签了名字,再“卖”给沈青越和赵先生,一人两亩,然后给他们俩分别办户籍。
担保人其实还是要有的。
不过由从前的自己找,变成硬性规定此村里的族长或里正。
赵先生家有宅子了,要写到户籍上。
沈青越没有,他是借住在姜竹家,也要写清楚借住,户主姜竹,又按了个手印。
为了安抚难民,让他们休养生息,头一年难民也不用交户税,只用交劳役、兵役的钱。
实在没钱的,也可以选择服役,他们县还允许以劳役代兵役,给县里干活儿,兵役的钱县衙替他们交了。
沈青越和赵先生没这方面的忧愁,记好了该交的钱,明天跟着里正去镇上交钱就行了。
折腾了大半天,村里出钱好酒好菜地招待两名官差吃了顿饭,客客气气把人送走了。
去姜树家时候,那俩官差还特意跟姜四山夫妻俩说了姜树到哪个镇子去了,叫他们别担心。
姜四山这时候倒是不糊涂,弄了个布兜子给俩人装了几个梨吃,叫他们路上解渴。
人一走,姜四山就忍不住开始在村里嘚瑟了。
也不嫌人家晒粮食、扬豆子尘土大,嘴里不停嘚啵嘚啵地吹他们家姜树多能干。
这回村里还真没几个人反驳他。
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有熟人的好处。
今天村里俩孩子按年算够十五了,按月算,一个差半月,一个差俩月,往常肯定就给算成丁了。
今年没算。
村里还有一个老太太,一个老头,按年龄算,一个差几个月够六十,一个差几个月够七十,那俩官差也都给按六十、七十算上了。
这是真的能省钱啊!!
不过省钱最多的还是姜竹家。
沈青越都好奇姜树是怎么拉关系的。
这才几天?
这也太快了。
其实姜树的方法简单粗暴,就是一起吃饭。
他和王九、李十三熟,但看看这哥俩在家里这排行就能想到他们俩兜里没钱。
姜树也没钱。
但他和姜竹是亲戚,姜竹和韶宗升、韶宗固是亲戚。
王九实在馋酒了,就真拉姜树去找韶宗固碰运气了。
准确来说,其实不是韶宗固,而是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