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443章 贷款上班第一人(1 / 2)

加入书签

贞观时期,吴县之地便有一人声名远扬,他就是钱舒望。

钱舒望早年便是吴县商界的巨擘,积累了万贯家财。

但他却与那些唯利是图的商人截然不同,天生一副侠义心肠,对钱财看得极为淡薄。

若是听闻县中有学子因家境贫寒而面临辍学,他定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,资助其继续学业,助力他们追逐仕途梦想

倘若遭遇灾年,百姓流离失所丶食不果腹,他会第一时间开仓放粮,在街头支起大锅煮粥,救济那些饥肠辘辘的灾民。

他的善举不胜枚举,无论是穷苦百姓修缮破旧的房屋,还是为孤寡老人提供住所与衣食,钱舒望总是冲在最前面。

渐渐地,“钱大善人”的名号在吴县街头巷尾口口相传,百姓们对他充满了感激。

可在那个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的时代,即便钱舒望富有且乐善好施,却依旧难以摆脱商人身份带来的桎梏。

那些出身名门的世家子弟,仗着家族的权势与高贵的门第,从心底里看不起钱舒望。

在各种社交场合,他们对钱舒望投以轻蔑的目光,言语间尽是嘲讽不屑。

在文人雅士的诗酒会上,钱舒望若有幸受邀,也不过是被当作一个可有可无的陪衬,无人真正在意他的存在。

尽管遭受如此冷遇,钱舒望却并未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处世原则,依然坚守着那份侠义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大唐推行改制,这一变革为吴县带来了新的气象。

百姓们知道钱舒望的为人能力,在众人的一致推举下,钱舒望从富商摇身一变,成为了吴县县令。

走马上任后的他,知道这是百姓给予的信任与重托,丝毫不敢懈怠。

为了改善吴县的交通状况,方便百姓出行与货物运输,他亲自带领县衙的官吏们,穿梭於吴县的大街小巷之间,实地勘察地形,精心规划道路的修建方案。

在施工过程中,他每日都会亲临现场,监督工程进度,确保工程质量。

为了让吴县的农田得到充足的灌溉,保证粮食丰收,他不辞辛劳寻找新的水源,组织百姓开挖沟渠,引来了清澈的河水滋润着乾涸的土地。

每到灾荒之年,他总是第一时间打开官府的粮仓,将储备的粮食分发给受灾的百姓。

同时,他还积极组织百姓开展生产自救,指导他们种植适合灾年生长的农作物,帮助他们度过难关。

遇到府衙资金紧张,各项事务难以推进时,钱舒望没有丝毫犹豫,从自家的金库中拿出钱财,填补府衙的资金缺口。

他的这些举动,让吴县的百姓们深受感动,对他的赞誉之声也越来越高。

但人无完人,钱舒望也有着自己的弱点,那便是他极度好面子。

在他看来,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,曾经拥有财富时,他并未获得应有的尊重,所以如今钱财对他来说,已如过眼云烟,不再能引起他的兴趣。

在他心中,百姓们发自内心的称赞,才是对他最大的认可。

在与其他县令的交流会议上,同僚们因他把吴县治理得井井有条,纷纷前来向他请教治理经验时,那种被人敬仰的感觉,才是他真正所追求的满足。

实际上,钱舒望治理吴县的背後,全靠他雄厚的财力在支撑,毫无技巧可言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家中的财富如流水般不断消耗,到最後,他不仅将万贯家财散尽,还为了维持吴县的各项事务开支,不得不向银行借下了巨额贷款。

当李承乾在审阅各地官员的资料时,看到钱舒望贷款治理吴县这一独特的情况,不禁大为震惊,一时之间也有些说不出话来。

他实在难以想象,竟然会有官员为了治理地方不惜背负如此巨大的债务,在他看来,这吴县的管理层简直如同一个奇特的草台班子,充满了不可思议。

当官捞钱的比比皆是,当官贷款的他还是头一个。

在县衙中,钱舒望最看不惯的人便是县尉唐望。

搜书名找不到,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, 也许只是改名了!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